经过5年发展,山西省中阳县木耳种植从无到有,助农增收能力从弱到强,产业链条从短到长,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成果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。2023年,中阳县干木耳产量480万斤,年产值1.5亿元,带动8000余人增收。
地处吕梁山区的山西省中阳县曾是国家级贫困县,全县总人口13.89万人,80%以上是农业人口。2018年脱贫后,仍需加快发展能帮助群众增收的特色农业。
“中阳县海拔八九百米、昼夜温差大、冷凉干燥,森林覆盖率49%,适合栽培黑木耳等食用菌。”中阳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刘伟介绍,经过反复调研论证,发展木耳产业被提上日程。
自2018年试种4万棒木耳,5年来,中阳木耳种植从无到有,助农增收能力从弱到强,产业链条从短到长,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成果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。
2023年,中阳县种植木耳4835万棒,干木耳产量480万斤,年产值1.5亿元,带动8000余人增收,其中脱贫户近4000人,人均增收4500元以上。
政策扶持,产业渐成规模
吕梁山深处的暖泉镇,一个个钢架大棚整齐排列在田间地头。
晚上8点,暖泉镇关上村村民郭保平还忙碌着。他拿起一朵朵木耳,仔细观察是否发霉、是否晒干。
自从进入木耳采摘季,郭保平就吃住在地头的库房里,“每天要翻四五次,晒后的干木耳一斤能卖到25元。这几年,种木耳真是种对了!”
郭保平是关上村第一批“吃螃蟹”的人。2018年,中阳县组织全县30个种植大户去东北学习木耳种植经验,时任关上村党支部书记的郭保平就是其中一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