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0年前,河北保定白沟人王金龙,用扁担挑着一捆捆皮包,四处叫卖;40年后的今天,他的儿子王鹏用流利的英语,与海外客户对接订单,推销产品的场所也扩展到了直播间。父子两代人,折射出白沟生产箱包、走向世界的变迁历程。
从国内批发,到畅销海外,再到直播销售火热;从手工作坊路边摊,到前店后仓的批发市场,再到宽敞明亮的国际箱包交易中心……白沟箱包产业一路爬坡过坎、转型升级。目前,白沟已形成集原材料供应、研发设计、生产、销售于一体的区域特色产业集群,箱包生产销售经营主体有3万多家,年产箱包8亿只,占全国产量1/4以上。2022年,白沟箱包产值突破360亿元。
“我算第二代‘箱包人’,从小跟着父母做包。”白沟鹏杰皮具有限公司创始人王金龙生于1968年,他回忆,小时候每到农闲,父母便买来成捆布料,一针一线缝制出几十个手提包,再等他放假时,挑着扁担到县城卖。
后来,王金龙远赴湖南、广西、四川等地卖货。“上百个包紧紧压成一大捆,托运寄往外地铁路枢纽车站,10多天才能到货。算着日子快到了,人再买票过去。”王金龙说。到了当地,王金龙白天就挑着扁担,两头绑着几捆皮包,走街串巷叫卖。这样一趟下来,通常能挣个几百元,在当时是一笔不菲的收入。